金价持续走高,市监总局:读懂检测报告,防范首饰消费陷阱
近期,金价检测黄金价格持续走高,持续珠宝贵金属首饰的走高总局j9消费热度也随之增长。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市监首饰市场监管总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购珠宝贵金属首饰时,读懂应防范消费陷阱,报告保障个人权益。防范
首先,消费陷阱珠宝贵金属首饰的金价检测价格与其类别和等级密切相关,消费者在选购高价格的持续珠宝贵金属首饰时,要了解必要的走高总局j9质量标准常识。例如,市监首饰珠宝玉石类产品的读懂主要国家标准包括《珠宝玉石 名称》(GB/T 16552)和《珠宝玉石 鉴定》(GB/T 16553)等,其中列举了常见珠宝玉石的报告检测和命名方法。其次,防范要了解珠宝贵金属类产品的标识管理要求。例如,贵金属类产品必须有明确的印记(指打印或刻印在贵金属饰品上的永久性标识)、标签等。如果商家宣传首饰为贵金属类产品却没有相应标识,消费者需谨慎选购。
此外,消费者应当查看出具报告的检测机构是否具备相应资质。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当取得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证书。消费者要确认检测报告内容是否齐全。检测报告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检测机构名称和地址、检测机构公章或检测专用章、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所用检验检测方法、检测时间等基本信息。消费者还要核对报告关键信息。例如珠宝玉石类产品报告的照片与实物是否一致,产品的定名是否规范,如果出现表述含糊的“玉”“宝石”等名称需要警惕,还要注意证书的备注栏是否注明“处理”“染色”“充填”等关键信息。贵金属类产品应检查是否依据国家标准对纯度命名,以重量结算的贵金属类产品是否有准确的重量数据等。
消费者应当注意识别仿冒检测报告和“营销话术”,如果发现印刷粗糙模糊、内容严重缺失、在正规检测机构网站查询不到的报告,就有可能是仿冒权威机构的假报告或“套牌证书”;贵金属类产品有按实际克重计价、“一口价”等不同销售方式,消费者在选购时要明确计价方式。同时避免商家混淆概念,或者夸大质量等级、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来源:市说新语
- ·近90%AI大模型在互联网上“裸奔”!这三重风险必须警惕
- ·前7个月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超1万亿元
- ·中甲联赛:大连英博“掉链子”,广州队斩获三连胜逼近升级区
- ·广州公安:中秋假期全市治安平稳,案件类警情环比、同比下降
- ·台教育部门负责人称“避免两岸中小学交流”?国台办回应
- ·一名老党员的“特殊党费”
- ·前7个月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超1万亿元
- ·停课、停航!湛江防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应急避难电话公布
- ·雅安市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9月12日15时45分)
- ·群体抗癌 康复一人 挽救一家
- ·中秋假期期间,深圳北站预计到发旅客216.5万人次
- ·粤桂携手助力民族融合
- ·工信部:“企业创新积分制”服务平台全面开放
- ·海上“生绿电” 水下“鱼满仓”
- ·快讯:雅安预备役官兵救出被困人员60余人
- ·网络安全“六进”活动持续推进!广州创新形式实现宣传全覆盖